小區車庫里空空蕩蕩,周邊道路車輛滿當當。近年來,隨著城市小轎車保有量的進一步增加,這一“怪象”在一些新建小區愈發突出。每到下班時間,一邊是空蕩蕩的小區停車庫,一邊是小區外道路車輛亂停亂放,車位靠“搶”。鮮明對比背后,車位不夠、收費太貴、管理不好……種種因素戳中小區停車的“痛點”。8月3日至7日,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。
8月7日晚7時許,天柱山東路邊迎春頤和城小區附近道路,許多車輛占道停放(圖1),同一時間,該小區C區停車場內車輛很少,空空蕩蕩(圖2)。 全媒體記者 付玉 攝
空蕩蕩與滿當當
家住宜秀區恒禾東尚小區的徐女士,調侃自己經常有車不敢用。“在小區外面搶一個停車位太難了,如果臨時有事再出去,我都不敢用小汽車,只能騎電瓶車出去。”徐女士說,她住在恒禾東尚小區一期,由于沒有購買地下停車位,僅有的幾個出租車位也早被搶走,她不得不把自己的私家車停放在小區外。“一開始,我們小區外面的祥和路相關部門劃有停車位,雖然不是很多,但是也能夠解決小區居民一部分的停車需求,但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這些停車位全被取消了。”
徐女士說,祥和路上的道路停車位取消后,進一步加劇了這個小區居民停車難的問題。“我們所有的車都只能擠在靠東邊的商戶背面的一些停車位,甚至是巷道里。即使是這樣,相當一部分晚歸的居民,沒有停車位只能靠邊停在祥和路上,因此也經常被貼條。”
為什么不停小區的地下車庫呢?難道車位已滿嗎?徐女士說,恰恰相反,就該小區一期而言,地下車庫可以用“空蕩蕩”來形容。“即使是晚上大家都回來了,車庫的使用率最高也不超過40%,還有一些車位常年都是空著的。”徐女士說,在外面停車的業主,實際上也非常想將車子停到地下。“夏天太陽暴曬,不利于車子保養。”
徐女士說,問題就出在恒禾東尚一期的地下車庫前期在開發商階段只賣不租。“當時我們沒有買,也是考慮到這個車位沒有產權,只有使用權,買來并不劃算,使用的話,每個月仍然需要繳納管理費,F在停車這么難,物業跟我們說,雖然有很多停車位都空著,但基本上已經賣出去了,我們如果想要租車位,要么在業主那里轉租,要么租二期的人防車位。”徐女士說,在業主處轉租,很難租到自家樓下的停車位,租二期的人防車位,相當于住在南邊,一路向北穿過整個地下車庫,才能到達自己租的車位,十分不便。
記者在調查中發現,類似的情況并不僅出現在一兩個小區。在天柱山路的迎春頤和城小區、凱旋尊邸小區、雙崗路的華茂1958小區、燎原路的清雅居小區等都有類似的現象。
8月7日晚7時左右,記者來到天柱山東路邊的迎春頤和城小區,發現該小區與隔壁潤城尚郡小區之間區間道路兩側停滿了車輛,原本就很窄的道路,在夜晚來臨時,通行困難。中間十字形走向的區間道路上,粗略估計停放有幾百輛私家車。周邊商戶稀少,“基本上都是兩個小區業主的車子。”迎春頤和城小區物業管理方安慶市和悅物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。
那么小區的地下車庫使用率如何呢?記者隨即來到迎春頤和城小區C區的地下車庫,該小區的地下車庫仍然空蕩蕩,只有極少數車輛在里面停放。在一些區域,甚至很難看到一輛車。據上述物業人員介紹,到目前為止,小區車庫里停放的車輛不足整個業主車輛總數的四分之一。
小區停車難問題出在哪?
調查中記者發現,新建小區停車難,出現車庫空蕩蕩、周邊道路滿當當的怪象,原因多種多樣。除了類似徐女士居住的小區,因前期規劃導致的停車位供求假性失衡之外,物業管理差是主要原因之一。
市民張女士居住在大觀區華茂1958小區C區。對于自己小區的地下停車位,張女士連連搖頭:“管理太差了!我寧愿停在路面上被貼條,也不愿意停到地下。”雖說如此,張女士被連續貼了很多罰單以后,只能選擇將私家車停在單位,自己騎電瓶車上下班。
張女士說,自己所居住的C區是公寓式住宅,“地下車庫是分時段收費的,價格總體來說并不是太貴,如果去物業按月租賃的話,更便宜一點,只需要一百多元錢一個月。”即便如此,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業主不愿意將車停在地下。“首先入口就很窄,出口和入口在一起,大一點的SUV,或者一些更長一點的車子很難在這個入口下去。”不僅是出入口狹窄,地下車庫設施破舊不堪,滲水嚴重。“這個小區的其他區地下車庫是什么樣子,我不太清楚,但是我們C區地下車庫的車位是像商場那樣的升降車位,而且上層的底部特別矮,我家的SUV停進去肯定要蹭到,F在這些升降車位設施損壞嚴重,地下的承托鋼板很多都壞了。”
張女士說,除了升降車位以外,這個地下車庫也規劃了一些普通停車位,但也有很多問題,“比如兩堵墻之間劃了并排的三個停車位,我懷疑它的寬度不符合標準車位的寬度,肯定是窄一些的,如果三個停車位都停滿車,中間那一輛車車主只能從天窗爬出來。”因為問題重重,導致停到地下的車輛亂停亂放,“很多停車位都不能用,業主只有將車隨便停在兩側,通行也十分困難。”
8月3日,記者來到張女士所居住的華茂1958C區,中午時分,小區外面雙崗路兩側商戶門前的人行道上停滿了車輛。“對面還好些,我們這邊有探頭,一停車就罰款。”張女士指著南側的人行道說道。在這個小區C區的地下車庫,記者看到車輛全部停放在車庫內道路兩側,車輛進出轉彎都十分不易,絕大部分升降車位的設施都損壞了,無法停車。“這樣一看顯得我們地下車庫停了很多車,實際上大部分車位都沒用上,使用率還是很低。”
地下車庫的管理問題并不僅僅存在于上述一個小區。張先生住在天柱山路凱旋尊邸小區,他說,剛入住時,這個小區的車位租賃費一度高達400多元每月,“即使到現在也是220元一個月,比很多小區都要高。”張先生說,車位租賃費,尚且還能接受,但監控系統覆蓋不全也曾讓他們受過損失。“之前我妻子開的一輛轎車,中午回家休息的時候,車子左側的后視鏡在地下車庫被人為蹭壞,整個后視鏡幾乎全部蹭掉,只剩幾根電線連接車體。”張先生說,由于發現時已經臨近下午上班時間,其妻子無奈只能先出門上班。“下午下班去找物業調取監控,結果發現探頭不是壞了,就是根本覆蓋不到停車的區域,監控系統毫無作用。按照道理來說,我們交了車位管理費,這個損失應該由他們負擔,但是后來考慮到費時費力,也就沒有再去跟他們計較。”
此外,還有一些小區,地下車庫車位充足,租賃費用也比較合理,但仍然有很多業主不愿意將車輛停在車庫。在上述迎春頤和城小區,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他們小區的車位配比是1:1,車位十分充足,車位租賃費比較合理,“租賃的話只需要100元一個月,一年也只要1200元錢。”
為何仍然只有不足三成的業主將車停在車庫呢?這位物業工作人員說,很多業主都將車停在小區外面的區間道路上,“雖然影響交通,但是并沒有相關部門來管。雖然部分業主的思想覺悟不高,但是他們的行為可以理解,相比較一年多出1200元的開支,如果停在道路上沒有違法違規成本,那他們肯定更愿意停在道路上,這還是相關部門管理上的問題。”
破解小區停車難需多方發力
前期規劃的預見性不高、物業管理不力、停車費用高、部門之間協同管理能力差、部分業主的思想覺悟較低……破解小區停車難需要多方發力。
安慶師范大學法學院安民兵教授認為,停車難既是管理問題,也是社會問題,涉及法律法規不完善、管理體制不順暢、公共服務不配套等諸多因素。解決停車難問題,既要一手抓“建設”,比如,本著有利于停車方便的原則,加強小區現有地上和地下停車位的改造;利用公共場地,建設立體式車庫;利用當前老舊小區改造的契機,適當增設公共停車泊位;倡導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面向社會開放夜間停車位等,又要一手抓“管理”,比如,運用大數據技術,建立智能停車管理系統,推行停車庫的片區化管理和限時共享停車;強化物業管理力度,發揮業主委員會的自治作用,提高小區公用車位的利用率;加強文明停車意識的公共宣傳教育,引導市民自發規范停車。
安徽中皖律師事務所律師魯曉舉表示,《民法典》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,小區內停車位歸屬通過出售、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。占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于停放汽車的車位,屬于業主共有。第二百七十六條規定,建筑區劃內,規劃用于停放汽車的車位、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。占用業主共有道路或場所設置的停車位,屬于業主共有,物業無權收取費用。很多開發商提出“人車分流”的小區管理方案,地面不再設置公共停車位,業主必須選擇地下停車位,加劇了停車難問題。大部分車庫屬于人防工程,根據“誰開發誰利用”原則,開發商可以出租不能出售。租賃合同不能超過20年,開發商在車位使用權費用外,另行按月收取車位管理費,導致業主購買車位的性價比遠遠低于租賃車位。有些開發商提出,車位“只賣不租”,目的在于出售房屋的同時,高價捆綁銷售車位;庑^停車難問題,需要主管部門的積極作為,加大對小區車庫物業管理的監管,根據車庫管理質量不同,確定車庫使用費的高低,制止開發商車庫“只賣不租”的銷售策略。
(全媒體記者 付玉)